![]() |
我校舉辦新時代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摘要: 本報訊 11月23日,新時代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松山湖舉行。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分會會長馮顏利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60余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學者150余人以及學術期刊代表,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新時代促進社會公平理論與實踐展開學術研討。會議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分會和廣東醫科大學共同主辦,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 來自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九位專家學者先后進行了主旨報告發言。圍繞“何以在多元中尋求公平正義共識”“民主與正義之間的價值共識”“習近平關于公平正義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關于文明平等和文明進步關系的幾點思考”“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觀的思考”“人工智能引發的話語權分配”“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內在契合的三重邏輯”“道德治理研究中需正視的幾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推進生產力發展的行動邏輯”等議題發表了精彩的主旨報告。會議還設置了三個平行分論壇環節,與會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就相關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理論與實踐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
![]() |
我校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立項資助
摘要: 本報訊 日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立項結果,我校體育教學部主任張枝尚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立項資助。該項目為我校體育學科首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級別最高、分量最重的國家級研究項目,代表著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張枝尚長期致力于青少年發展與體育實踐的交叉研究,此次獲批的課題“我國青少年體育跨界治理機制研究”正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該課題旨在深入探討我國青少年體育在多元化、復雜化社會環境中面臨的治理挑戰,提出有效的跨界治理策略,探索構建符合我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特點的跨界治理機制,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廣東醫方案”。 |
![]() |
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為黨員發展對象上專題黨課
摘要: 本報訊 10月19日,學校黨校組織開展第六十三期黨員發展對象培訓。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黨校校長盧景輝為全體學員上首場專題黨課暨2024年秋季學期思政課。盧景輝以《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挺膺擔當作出貢獻》為題,全面系統地解讀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就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做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和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挺膺擔當等對全體學員提出了殷切期望。學校黨委副書記黃達海以《百年大黨與大國青年》為題,結合黨員發展的要求和青年學生的實際,從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政黨、百年黨史的深刻啟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和新征程的廣東醫新黨員等四個方面為全體學員講授專題黨課,期望全體學員要堅定信念,堅守偉大理想;要甘于奉獻,擔當歷史責任;要永久奮斗,勇立時代潮頭;要自立自強,創造嶄新奇跡。 本期培訓班依托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采用集中培訓、學員自學、分組討論和結業考試等方式,教育引導培訓班學員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自覺做新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堅定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者和篤行者。 |
![]() |
五國專家齊聚松山湖
摘要: 本報訊 10月21-22日,“2024中澳結核免疫年會”在松山湖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等 5個國家結核免疫相關方向的專家齊聚松山湖,交流結核病免疫研究的最新進展,促進加強多方合作,力爭在結核病防治方面取得創新突破,推動東莞乃至大灣區結核病的研究水平。 2024中澳結核免疫年會由廣東醫科大學主辦,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廣東省醫學免疫與分子診斷重點實驗、醫學技術學院承辦,東莞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協辦。來自牛津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深圳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廣東醫科大學等30余家大學與科研院所的150位專家學者和研究者參會,并就結核分枝桿菌的發病機制、快速診斷和新型疫苗等最新研究前沿和動態進行分享交流。 |
![]() |
2024(第四屆)Omega-3科技與產業國際會議在松山湖召開
摘要: 本報訊 11月 8-9日,由 Omega-3與全球健康研究院(OGHI)、國際 Omega-3研究學會 (ISOR)和世易醫?。╡ChinaHealth)聯合主辦,廣東醫科大學Omega-3研究與轉化研究中心(GDMU-COCTR)、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支持的“2024(第四屆)Omega-3科技與產業國際會議”在松山湖舉行。會議邀請到來自中、美、加、德、法、日的30多位科學家、臨床醫生以及多家Omega-3領域相關企業及上市公司、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參與,涵蓋了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產業發展三個主題,全方位、高層次地展示Omega-3生態鏈及其在打造大科技、大健康、大產業、大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和影響,為Omega-3科研和產業發展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廣東醫科大學Omega-3研究與轉化中心聯合32家企業、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金融資本機構聯合成立的Omega-3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正式啟動并授牌。 |
![]() |
海陸接力“生死時速”
摘要: ![]() 10月18日上午,由湛江市衛生健康局主辦、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承辦的“2024年粵西片區緊急醫學救援綜合演練”在湛江市奧林匹克中心五環廣場舉行。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各隊緊急醫學救援隊及其他演練輔助人員近300人參與演練。 |
![]() |
我校學子獲多項賽事好成績
摘要: 本報訊 日前,首屆“人衛杯”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綜合技能競賽決賽在重慶醫科大學舉行。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代表隊與全國其他23所高校代表隊同臺競技,學生團隊榮獲“特等獎”,郭欣榮、林伯坤獲“優秀指教師獎”,廣東醫科大學獲“優秀組織獎”。代表隊由五名隊員和兩名指導教師組成,隊員分別是來自 2021級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鄧潔瀅、王鑫、黃子暢以及2022級的歐芷萁和謝秋璇,指導教師是郭欣榮和林伯坤。 由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院校教育分會主辦的第三屆“尋康杯”全國大學生健康管理情景模擬沙盤大賽在成都舉行。我校人文與管理學院劉鈺曦、劉倩老師指導,人文與管理學院陳雯靜、陳潔、張晗韻同學組成的參賽團隊斬獲全國一等獎。本次大賽由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指導、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院校教育分會主辦,成都醫學院承辦,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近百所高校的400多位師生參賽。 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華南農業大學承辦的第 23屆廣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決賽落下帷幕。我校楊玉平副教授、葛磊副教授指導,第一臨床醫學院喻思彤、吳春怡、毛怡彤同學組成的參賽團隊項目《ACOX1特異性抑制劑聯合奧貝膽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分子機制》;潘瑩副教授指導,藥學院聶躍濤、陳嘉浩、梁言同學組成的參賽團隊項目《基于牡丹皮提取物的祛痘精華的制備及其功效研究》;楊春教授指導,第二臨床醫學院李嘉琪、袁晨悅、張瑋恩同學組成的參賽團隊項目《基于酶聯半仿生提取法高效提取菟絲子黃酮及其抗氧化機制研究》,均榮獲大賽本科組一等獎。楊玉平、葛磊、潘瑩、楊春獲優秀指導老師獎。 |
![]() |
我校承辦第22屆IEEE-國際學校和醫療器械與生物傳感器研討會(MDBS’2024)
摘要: 本報訊 11月20日,第22$屆IEEE-國際學校和醫療器械與生物傳感器研討會(MDBS’2024)暨第15屆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國際研討會(BHE’2024)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召開。大會由IEEE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廣東醫科大學人工智能與心腦血管工程(AICARE)灣區實驗室承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醫學工程研究院、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持。此次大會成功舉辦是學校在醫工交叉領域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必將推動學校跨學科科研和人才培養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會以“心腦血管健康工程:智能、創新、聯結、融合”為主題,全球頂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智能化與創新技術推動心腦血管健康的管理與預防工作。IEEE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主席、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冬梅,我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大會主席、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 (IAMBE)6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廣東醫科大學人工智能與心腦血管工程灣區實驗室主任張元亭在開幕式上致辭。 張元亭教授表示,廣東醫科大學擁有豐富的優質醫療資源、良好的臨床實驗平臺,因為與之秉承共同的發展理念而走到一起。東莞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創新之城,在眾多大學中選擇與廣東醫科大學合作,并把業內非常重要的國際會議放在東莞舉辦,是因為對這座城市和這所大學充滿信心。 IEEE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主席、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冬梅以“Advancing6Biomedical6AI6for6Addressing6Global$Health$Chal-lenges”為主題進行了報告。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Alison$Noble$教授做了關于智能嬰兒超聲研究報告與新進展。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崔占峰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張勇教授,上海聯影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法,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研究員楊賡等專家圍繞體外診斷,智能穿戴設備等技術領域進行了主旨報告。 |
![]() |
首屆“健康養老”文化節啟動
摘要: 本報訊 2024年10月11日,重陽節當天廣東醫科大學首屆“健康養老”文化節正式啟動。本屆文化節的主題是“紅霞增輝,健康享老”,對接省老干部局“紅霞增輝耀南粵”系列活動,探索健康養老轉型升級“健康享老”新途徑。 學校黨委副書記黃達海表示,學校充分利用醫科院校的醫療資源優勢,打造全校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遠的老年健康文化品牌活動。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宣布文化節開幕,現場禮炮齊發。盧景輝強調,學校的發展離不開老同志辛勤努力打下的堅實基礎,學校將會進一步地關心支持老同志的工作,并祝愿老同志們身體久久健康,生活久久快樂,家庭久久幸福。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應對人口老齡化各項決策部署,加強黨對離退休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快推動完善健康支撐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9月5日,國內首個“老年健康長壽MDT門診”在附屬醫院揭牌成立并正式接診,標志著學校的老年醫學及老年服務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對于推動粵西地區乃至全省、全國老年醫學事業、健康長壽醫學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會為學校的健康養老服務提供極大的幫助。據悉,學校離退休教職工 497人,平均年齡71歲,80歲以上的97人,占比19.5%,最高齡98歲。 |
![]() |
博士后Muhammad2Shahab發表高質量論文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動站Muham-mad$Shahab博士后在中科院化學一區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上發表了題為“Investigating$the$role$of$PmrB$mutation$on$Colistin$antibiotics$drug$resistance$in$Klebsiella6Pneumoniae”的論文。該研究通過多種分子模擬技術,深入探究了 PmrB6蛋白突變導致肺炎克雷伯菌產生耐藥性的分子機制,為開發新型抗 PmrB突變型藥物和克服耐藥性提供了新見解。博士后Muhammad6Shahab為第一作者,博士后 Muham-mad6Waqas、Aamir6Fahira以及東莞市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重點實驗室成員張浩科老師參與本項課題。研究生院副院長黃遵楠教授與北京化工大學鄭國鈞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自 2023年 10月獲批建設以來,迄今已有 30名博士后入站。目前以我校博士后流動站為依托已成功創建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順德婦女兒童醫院等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繼續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發揮好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
![]() |
我校博士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摘要: 本報訊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藥學院謝鑫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博文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其清教授合作在國際權威期刊《Bioactive6Materials》(中科院1區TOP期刊)發表了題為“Readily6constructed6squaraine6J-ag-gregates6with6an686.06%6photothermal6conversion6efff-ciency6for6photothermal6therapy”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簡單構造的方酸 J聚集體,具有 86.0%的高光熱轉換效率,可用于高效的腫瘤治療。謝鑫博士、董亞芳博士和張媛博士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李博文研究員和張其清教授。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