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9bjr"><span id="z9bjr"><track id="z9bjr"></track></span></form>

<nav id="z9bjr"><listing id="z9bjr"><meter id="z9bjr"></meter></listing></nav>
        <form id="z9bjr"></form>
          <strike id="z9bjr"><pre id="z9bjr"></pre></strike>

            《廣東醫科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廣東醫→巴黎11名本科生在國際大賽摘銀
               期次:第325期   作者:王麗君   查看:13   

            廣東醫和南方醫本科生團隊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榮獲銀獎。他們通過合成生物學解決肝性腦病問題,從感知苯乙胺水平角度出發,降解多余氨,消除毒性。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27日凌晨1點,2024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在法國巴黎落下帷幕,包括哈佛大學、北京大學、MIT、牛津大學在內的45個國家(地區)400余個團隊4000余人同場競技,廣東醫科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聯合組建的本科生團隊在大賽中榮獲銀獎,這也是我校首次組織學生參加此項比賽。

            南方醫科大學幫扶團隊隊長李凌,廣東醫科大學醫學技術學院院長張華和南方醫科大學劉坤作為團隊指導老師,牽頭組建了參賽團隊。隊員由兩校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醫學檢驗技術、預防醫學、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統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療保險等多個不同學科專業的本科生組成。

            iGEM(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由麻省理工學院于2003年創辦,現已發展成為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競賽。作為頂級的跨學科大學生賽事,iGEM融合了生命科學、化學、數學、信息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多領域知識,吸引了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全球頂尖學府參與。其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受到《自然》《科學》等頂級學術期刊的關注。2021年起,iGEM開始在歐洲法國巴黎舉辦。

            團隊于2024年1月開始招新組隊,由11名廣東醫學生、18名南方醫學生,3名PI指導教師、3名Instructor指導教師組成。參賽隊伍需采納標準化的生物構件(Biobricks)來構造基因電路,先通過干實驗(Dry,Lab)模擬并驗證其功能,再經由濕實驗(Wet,Lab)實現表征與量化。此外,還需借助社會實踐(Human,practices,&,Education)來收集反饋并優化項目,同時推廣其理念。最終,參賽者需利用Wiki網頁并進行演示匯報(Presentation)來全面展示項目成果。

            參賽團隊在無數次的方案推倒重來中逐步構建起成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團隊成員都在探索中前行。團隊還主動對接,到參賽經驗豐富的兄弟院校取經學習,得到了兄弟院校專家教授的指導和幫助,為后來的參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重重克難攻堅,團隊最終順利完成了參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喜獲佳績。

            項目簡介:

            肝性腦病(HE),也稱為肝性昏迷,它被廣泛定義為肝功能不全引起的腦功能障礙。HE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肝硬化發展而來。肝硬化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約有200萬人死于肝硬化。隨著疾病的進展,高達50-70%的肝硬化患者出現HE,導致頻繁的再住院和死亡率的增加。治療HE的一般藥理學方法包括滲透性瀉藥、抗微生物藥物、白蛋白和體外白蛋白透析生物制劑、L-薄荷鳥氨酸(LOLA)等,然而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近年來,益生菌療法已成為革命性的治療方法。本團隊借助合成生物學通過實現分散功能模塊的緊密集成在解決全球健康問題方面的潛在優勢,從一個新的角度———感知苯乙胺水平進而刺激下游代謝模塊的表達,以降解患者體內多余的氨,從而消除氨超載對大腦的毒性作用。同時,團隊設計的安全模塊始終運行,以降低腸道炎癥因子的水平,保持腸道屏障的穩定性,確保代謝和傳感模塊的正常狀態。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2642次訪問,全刊已有1194746次訪問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