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9bjr"><span id="z9bjr"><track id="z9bjr"></track></span></form>

<nav id="z9bjr"><listing id="z9bjr"><meter id="z9bjr"></meter></listing></nav>
        <form id="z9bjr"></form>
          <strike id="z9bjr"><pre id="z9bjr"></pre></strike>

            《廣東醫科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十八載歲月如歌———從躬耕教壇到向海圖強
               期次:第325期   作者:劉鑫怡  區海燕  周圓   查看:14   

            文章描述了藥學教授羅輝在廣東醫科大學工作期間擔任領導和教師角色的故事,展示了他的成就和努力,以及對廣東醫事業的熱愛和貢獻。


            羅輝,藥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曾任廣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現仍任國家海洋局南海海洋生物醫藥資源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項目負責人,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灣實驗室)理事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本科高校海洋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湛江科技智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湛江市環北部灣海岸特色微藻與微生物資源產品研發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紅樹林濕地藥用資源研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廣東湛江海洋醫藥研究院院長。

            他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生物醫藥資源利用和大健康產業技術鏈條創新,重點開展海洋中藥、微藻與微生物等南海特色海洋生物資源新藥源分子發掘、先導化合物發現與結構優化、藥理作用機制闡明等系統性研究,近年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和項目6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0余篇。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20余件,其中技術轉讓5件。曾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湛江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成果獎勵和榮譽稱號。

            青春奮斗獻給教育醫療事業

            羅輝,1963年出生于廣東信宜東部一個淳樸的小山村,家庭背景雖平凡,卻充滿了書香與正氣。母親是村大隊的婦女主任,以她的堅韌與智慧引領著家風;父親在郵電局工作,用嚴謹與敬業為子女樹立了榜樣。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為羅輝鋪設了一條平穩而堅實的求學之路。

            1981年,羅輝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考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系,選擇了自己摯愛的化學專業。1985年,當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大學學業時,面對華師附中拋來的橄欖枝,他毅然選擇了更為心儀的高校講臺,成為了湛江醫學院(今廣東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的一名見習助教。從此,他滿懷激情地踏上了教書育人的光輝征程。

            能夠成為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恰逢那一年國家立法設立了教師節,羅輝倍感光榮和興奮,立即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熱潮中,第一年還是當實驗課的助教,第二年便開始一個章節的理論授課,為了確保上課的質量,在老教師的指導下,他反復備課試講,直到自己滿意才放心的走上講臺。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學識,他曾經常與學生一同坐在臺下,聆聽教授的授課,除化學課外,其他基礎醫學課程,他也基本通修了一遍。

            1986年開始擔任一年級班主任,一直堅持到1998年,面對每一屆新生,他總是早來晚走、履職盡責,與學生打成一片,談理想、談學習、談生活,學生的合理訴求,他都會認真聆聽,做好回饋,深受學生的喜愛。1988年后,他開始參與籌建檢驗系,開辟學校第二個本科專業,期間不斷提升自身授課能力,追求上進的念頭充盈在心中?;叵肫疬@段時光,羅輝表示那時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其中。先后獲評學校第二屆教學授課大賽第一名、首屆“南粵教壇新秀”、“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稱號。

            他不僅在教學方面成績卓越,科研成果也同樣不凡。近二十年來,他專注于天然藥物抗腫瘤機制、藥物結構改造、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以及大健康產業技術鏈條創新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他主持和參與了超過10項國家及省市級研究項目,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00余篇研究論文,其中包括80余篇被SCI收錄的論文,曾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和湛江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此外,他還培養了4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并牽頭成立了湛江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聯盟、湛江市環北部灣海岸特色微藻與微生物資源產品研發重點實驗室、廣東湛江海洋醫藥研究院、廣東省紅樹林濕地藥用資源研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滿懷深情奔赴學校建設新征程

            1998年后,羅輝開始參與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先后在設備處、科技處等部門任職。談起自己剛開始干行政的時候,他說:“當時學校領導本來想讓我卸下教學任務,全身心投入行政工作的,但我還是離不開那群學生,所以就選擇了行政教學雙肩扛?!?000年時開始主持設備處全面工作,并在2002-2004年期間全身心參與到學校東莞校區的建設工作中。談起學校在莞辦學初期的故事,羅輝沉默許久,最后只用“血淚史”來概括。

            為了新校區的建設,包括羅輝在內的教職工告別了原來舒適、安逸的家庭生活,過起了儉樸清苦的集體生活。在那里,周圍還是荒山野嶺和在建的工地,大家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吃飯在學生食堂,休息在集體宿舍,開啟了廣東醫人從湛江到東莞松山湖的第二次創業。

            他回憶起自己當時主要負責新校區的實驗室建設,“當時第一批新生軍訓即將結束,正式上課的時間即將到來,但是第一節課要用到的解剖學實驗室卻還不能使用?!睘榇耍_輝第一時間投身到實驗室的建設中,從購置大體標本到內部設備安裝,他親力親為,直到開課的前一晚,剩下調試投影儀的工作流程,他也陪伴工人奮斗到天明。當看到新生們來到嶄新的實驗課開啟他們醫學夢想的第一課,他感到十分的欣慰與感動。

            除此之外,在當時校領導的堅強領導及羅輝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克服了在莞辦學初期面臨的嚴重財政困難,他奔波于政府各部門,為新校區建設爭取到了關鍵的實驗室建設專項資金,為東莞校區的實驗室順利完工和投入使用,他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東莞校區建設工作步入正軌,后續工作有條不紊進行的同時,羅輝又迅速投身到了2005年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中。迎評工作千頭萬緒,評估結果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說這一道坎過不去,接下來的申請博士點、更名大學也不會那么順利”,回憶起這段時期,羅輝用這樣的話語來概括。

            縱觀整個迎評時期,其工作量之大,工作難度之艱巨,前所未有。時任設備處處長的羅輝擔任評估工作聯絡組和助理聯絡組的組長。聯絡員和助理聯絡員是專家們的“秘書”,為專家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他們伴隨著專家調閱材料、走訪科室、開座談會、到課堂聽課、向指揮部和被查單位反饋信息。

            迎評期間,他不僅要全面負責設備處的評估材料,還要精心策劃組織全體聯絡員和助理聯絡員的工作,同時他還擔任專家組組長的聯絡員。在專家進校前,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白天帶領同事們檢查有關專家考察項目的落實情況,晚上整理評估材料。在赴東莞校區迎接專家的前一個晚上,他通宵達旦地將設備處評估材料檢查整理了一遍,核對了所有的數據,直至第二天奔赴東莞校區臨行前他才匆忙收拾行裝。在全程陪同專家檢查的一星期里,羅輝雖然家門口近在咫尺,但一連八天他都沒回家。

            專家進校前的十天,羅輝所在的設備處可謂至關重要,新學生宿舍、實驗教學大樓等區域網絡工程的接通,是迎評的亮點工程之一,而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室更是亮點中的亮點。而這些都要在不到10天的時間內完成。羅輝與全體設備處的職工同心協力,去為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而奮斗。

            從儀器設備的卸車,貨物的清點、安裝調試過程的協調到最后完工的驗收,每一步都留下了設備處人員奔走的足跡,每一項都浸透著設備處人員辛勤的汗水。他在迎評結果如愿的時候說:“我們的汗水沒白流,辛勞沒白費,能為學校的估評工作添色增彩,我們感到快樂和自豪!”

            不久,隨著學校在一眾強勁對手中脫穎而出,2009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羅輝被任命為建博辦的主要負責人,在2010年至2013年間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過程中,他帶領學科建設團隊,三年不間斷地圍繞該項中心工作日夜奔忙,梳理醫教研資料、整合全校學科資源、建設各級科技平臺、聯系上級部門、爭取各方支持、撰寫建設材料……歷經三年多的奮力拼搏,2013年廣東醫科大學順利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鑒于博士點建設工作出色,羅輝帶領的團隊于2015年再次擔綱學校更名大學工作。在時間異常緊迫,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作為更名辦常務副主任的他,與顏大勝副校長共同掛帥,分工協作,輾轉跋涉,攻堅克難,帶領全校教職工合力完成了更名大學的各項指標,2016年廣東醫學院順利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

            隨著2016年學校順利更名“改大”成功,一個高水平醫科大學的框架已經在悄然立下,開啟了新時期高水平醫科大學的建設征途。回望這一路,羅輝幾乎全程參與了廣東醫發展關鍵十年的所有“戰斗”,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和贊揚,于2012年獲得了湛江市“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這關鍵十年困難不斷,挑戰不斷,但是羅輝以十足的勇氣,逆風不退的堅韌,自信非凡的豪情,奮力前行,越戰越勇,不斷推動廣東醫這艘巨輪劈波斬浪、高歌猛進。

            向海圖強,開啟高水平醫科大學的內涵建設

            通過“關鍵十年”的艱苦奮斗,學校高水平醫科大學的框架和藍圖已經成形,“當時我就想,接下來,我們的重點工作就是要搞內涵建設、特色發展,成立海洋醫藥研究院?!?

            2016年,恰逢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湛江舉辦,羅輝審時度勢,看準了湛江發展海洋經濟,打造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的決心,當機立斷帶領團隊全力參加湛江市“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的申報工作,得到湛江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他牽頭申報的“南海海洋醫藥資源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子項目脫穎而出,獲得了國家海洋局3500萬元的經費資助,學校也千方百計調整了4000平方米的實驗場地給海洋醫藥研究院建設這個公共服務平臺,為研究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海洋醫藥研究院的發展壯大,羅輝更加注重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按照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的標準,聯合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舉辦廣東湛江海洋醫藥研究院,并在開發區注冊成為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羅輝以校領導身份兼任研究院院長。2019年研究院獲批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020年獲批為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此,年輕的研究院在羅輝和他帶領的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一躍成為湛江市第一個獨立事業單位法人的新型研發機構、湛江市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與高校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也是粵西地區第一個以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并作為湛江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理事長單位。同時擁有國家級南海海洋生物醫藥資源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其科研設備總值超過3000萬元,建有4個技術支撐平臺。

            研究院的建立不僅離不開羅輝的資源整合,也離不開以他為中堅力量的科研團隊,他們致力于海洋生物醫藥資源利用和大健康產業技術鏈條創新,以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服務海洋經濟,提出以“涉海人群健康保障和海洋藥用資源開發”為核心的南海海洋大健康關鍵技術體系研發與示范,重點開展海洋中藥、微藻與微生物等南海特色海洋生物資源新藥源分子發掘、先導化合物發現與結構優化、藥理作用機制闡明等系統性研究,并積極推動涉海人群智能化健康保障體系構建、海域環境相關疾病防控與管理、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洋創新藥物研發、特醫與健康食品、化妝品等產業鏈條協同發展,在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麒麟菜多肽防止肺纖維化的應用等系列發明專利已轉讓進行產業化。截至2023年底,海洋醫藥研究院共有各類研究人員60余人,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近150人,共獲校外縱橫項平臺建設和各類研究項目60余項,總經費超過1億元。形成了穩定的海洋創新藥物、現代海洋中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材料和海洋工程醫學等五大研究方向,正朝著“向海圖強,全力打造環北部灣藍色藥庫”目標奮進。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廣東醫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生命早已銘刻著廣東醫的忠誠熱愛,流淌著廣東醫的文化血脈,充滿著廣東醫的家園情懷”。2023年10月23日,在廣東醫任教任職38年多的羅輝迎來了自己的榮休。在榮休儀式上,他以“滿懷眷戀、滿懷感恩、滿懷期待”回顧過往的奮斗歲月,站在臺上,他深情告白。

            同年,他被返聘至海洋醫藥研究院,在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的道路上繼續發揮自己的光亮。2024年,學校在海洋醫藥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了海洋與熱帶醫學學院,并正式揭牌,以“交叉、融合、支撐、創新”為特色,建設新時代交叉創新示范學院。針對海洋科學、藥學、醫學等學科的日益交叉融合,增設的以挖掘海洋獨特藥用生物資源和開發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為特色的應用型本科專業“海洋藥學”,今年正式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

            看著海洋醫藥研究院發展愈發向好,看著他為之奮斗的廣東醫科大學日益攀高,他說:“我的使命或許已經完成,后續是要幫助培養更多可堪大用的新人,讓他們在學校高水平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縱觀在他所牽頭的難點重點工程中,往往都充滿著眾人認為是不可逾越的障礙,而他卻偏偏喜歡不斷努力嘗試。他常說,寧可全力以赴嘗試后失敗,也不觀望等待機會,機會只留給肯努力嘗試的人。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正是這樣的信念,才讓他擁有不斷爬坡越坎的能力,才讓他能在一次次危局中找尋到方向。

            他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創造輝煌”來禮贊廣東醫人,這又何嘗不是在描述他自己呢?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2653次訪問,全刊已有1194790次訪問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